历史——孔子遇麟,祥酒得名

历史——孔子遇麟,祥酒得名

公元前481年,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鲁哀公西出狩猎,在青山脚下获一项上长角、身上长鳞的怪物。鲁哀公遍问群臣也不知是何山兽,回朝之后立即派人前去请教孔子,孔子曰:“此乃麒麟也,天下第一瑞兽。”鲁哀公闻后大喜,大摆筵席以贺获祥瑞之物。

鲁哀公获麒麟一事,被孔子记载在儒家典籍《春秋》中,加上后世文人的渲染,“西狩获麟”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。孔子遇到麒麟的地方,被视为祥瑞之地,后人汲此地山泉之水酿酒,闻之芬芳馥郁,饮之醇甜甘冽,遂取其祥瑞之意,得名为祥酒,并世代流传。

诞生于嘉山祥水之地的祥酒,不仅有两千多年的起源历史,而且还在享誉世界的汉代石刻中也有着清晰的记载。始建于东汉桓、灵时期的“武氏祠”,是中国保存完整的汉碑、汉画像石群,与故宫、三孔、敦煌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氏祠石刻与希腊瓶画、埃及金字塔并称为世界三绝。

1978年,在当地出土的一批汉代石刻中,其中一组记载的正是汉代时期当地百姓在此取泉水酿酒的场景,画像生动的描绘出捣曲浸泡、过筛曲汁、入缸发酵、蒸熟冷却、过滤装瓮的酿酒过程,真实还原了祥酒在汉代如何酿造而成,记录下祥酒在汉代时期的蓬勃发展与繁荣兴盛。

传承千年祥瑞文化,不负中国祥酒之名。沿着时光的脉络,从春秋时期延续至今的祥酒,在中国酱香白酒香型初立的年代,再度焕发出新的光芒。

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,正式提出和确立了酱香、浓香、清香和米香四大香型之后,当时名为“山东省嘉祥县酒厂”的红太阳酒业集团,就开始了酱香祥酒的研发历程,历经五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,并在中国白酒泰斗、一代宗师周恒刚先生的亲自指导下,1984年,酱香祥酒成功问世,实现了酿造技术的一次历史性突破。

到1990年代初,酱香祥酒的产能已经突破2000吨,仅次于当时的茅台和郎酒,位居全国第三位,市场销量亦是节节攀升,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。欣闻祥酒取得辉煌成就的周恒刚先生,更是亲笔写下“南国有茅台,江北有祥酒,南北虽两地,酱香飘神州”的题词,成为风靡一时的“酒界流行语”。

酱香祥酒,香飘神州,既是历史选择,也是机缘注定。在长达四十载的时光坚守中,无论各种香型谁主潮流,无论消费趋势如何变化,祥酒的酿造生产从未间断,始终保持着酿造好酱酒的初心。

匠心坚守、传承创新、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文化赋能,成为祥酒最好的实力背书。当新一轮的酱香黄金周期来临,祥酒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的产品势能和强劲的发展势头,营销规模和增长速度屡创佳绩。

随着市场销量的快速提升和全国化战略的持续推进,酱香祥酒现有产能规模,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。为此,专注而不自满,执着而不固守的红太阳酒业集团,战略投资成立亚美集团有限公司。

精准发力、落子贵州,不仅为祥酒未来开创了新格局,也让红太阳酒业集团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为数不多,在贵州、山东两大酱香传统产区,均有生产基地的老牌酒企。